著作出版

  • 說不盡的南懷瑾

  • 著述:查旭東
  • 出版社: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  • 出版日期:2017年4月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-986-94058-4-3
  • 裝訂:平裝
  • ◎作者如實地描述與南師交集的歲月,記錄南師晚年的言行教化;並收錄相關相片,彌足珍貴。
    ◎除記錄南師教化,也述及老太廟、南公堤始末,並走訪南師故鄉。

    ◎從另一個角度談南師的書,書中言辭行文真切自然,引人入勝,讓讀者更進一步瞭解真實生活的南師。

價格:台幣 NT 200

購買 試閱

 

本書作者是七都鎮書記(廟港是七都鎮轄區),作者說,七都是幸運的,能吸引到這樣的文化大家;七都的百姓是幸福的,可以與大師比鄰而居。七都也因南師而改變了氣質,轉變著民風。
這本書如實地描述作者與南師交集的歲月,記錄南師晚年的言行教化,或可有助於大家換個角度,去了解一個真實生活中的南師,一個平凡而又不凡的南師。

 

【作者簡介】
查旭東,一九七○年二月生。
作過員警、祕書,當過交通局長、鄉鎮書記。
二○一○年八月起,任職太湖七都,與南懷瑾先生結緣、交往兩年有餘,受其影響、教益頗多……

 

 

出版說明

二○一○年的九月廿日,晚餐前,七都廟港的沈遠林先生,陪著一位青年一樣的客人,前來太湖大學堂,拜訪南師懷瑾先生。介紹之下,原來是新到任的七都書記查旭東先生。

晚餐桌上,查書記對南師說民風,談見聞,說理想,談工作,流露出的是熱誠又理性,令人印象深刻。南師則頻頻點頭稱許。
查書記一行離去後,南師說,這是一個正直而且有見解的人,不落俗套。地方有這樣的官員,我們有福了,這也是國家之福。

在南師生前走後的六七年中,查書記親歷了一切,他的正派守法又通情的處理和作為,在他所寫的這本書中,隨處可見。書中除了忠實描述與南師交往的種種一切外,更顯露了對南師的深深情感,書中言辭行文更真切自然,引人入勝。
這是一本另外角度談南師的書,讀者有福了。

劉雨虹 記
二○一六年十二月 耶誕夜

 

【作者序】

前言 南師與七都


七都(廟港),太湖之濱的一個江南小鎮,古稱「儒林里」。這裡漊港縱橫、湖泊眾多,風光秀麗、物產豐饒;這裡是全國的光電纜基地,在區域及行業內小有名氣。但真正讓外界記住此地的,是這位世紀老人: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、文化大師南懷瑾先生。他人生最後的六年定居於此,他創辦太湖大學堂,結廬授課、湖畔講學,成就了一段人文佳話。
七都是幸運的,能吸引到這樣的文化大家;七都的百姓是幸福的,可以與大師比鄰而居。七都也因南師而改變了氣質、轉變著民風。而我,作為七都的一名地方官員,無疑是其中一個幸福的代表,因為工作之便,我得以與南師近距離交往數載,蒙受他老人家的關懷和教導,受益匪淺。
南師離開我們三年多了,時間真是個可怕的東西,會讓一些寶貴的記憶變得支離,或受主觀情感的影響而日漸模糊。
我突然意識到,是時候寫下點什麼了,為了對南師的懷念,為了繼續無師依怙的人生旅程,也為了給後來者留存一份耳濡目染的曾經。

南師一生輾轉多地,書劍飄零,受教者無數,堪稱傳奇。有人說他是當代孔子,有人說他堪為帝師,他的道德文章,時間和歷史自有公論。而南師的〈狂言十二辭〉,或可看作是他給自己的一個總結:

以亦仙亦佛之才 處半人半鬼之世
治不古不今之學 當談玄實用之間
具俠義宿儒之行 入無賴學者之林
挾王霸縱橫之術 居乞士隱淪之位
譽之則尊如菩薩 毀之則貶為蟊賊
書空咄咄悲人我 弭劫無方喚奈何

 

我才疏學淺,無意也無資格評點南師的學問道德,但作為一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,感念南師的人生終站與七都結緣,無論在個人感情,還是從歷史責任的角度,都不能再偷懶、緘默下去。如實地描述這段與南師交集的歲月,記錄南師晚年的言行教化,或可有助於大家換個角度,去瞭解一個真實生活的南師,一個平凡而又不凡的南師。

知易行難。願望有了,滿腦子縈繞的記憶片段歷歷在目,卻無從下筆。

左思右想,首要的是盡可能還原記憶,記錄客觀事實,若表述不當,誤人害己,罪莫大焉。反正不管何日寫成,至少要把資料先積累好。
為表達對南師的恭敬,我特地拿出珍藏的二○一二年南師題名相贈的「悅心」筆記本,用來記錄所有與南師相關的點點滴滴,這也可以說是一本「大事記」。我想,與其空白收藏,不如物盡其用,南師天上有知,也會同意我這樣做的。

文字非我專長,但我可以保證的是:這裡所記述的,都是我親身所見所聞,也力爭以平實的言語筆觸來表述。因我對南師的恭敬之心,始終如一!
二○一五年十月下旬的一個晚上,我和往常一樣,來到太湖邊的淨名蘭若,看望劉雨虹老師,並報告「南師逝世三週年紀念活動」的一些安排。
南師走後,儘量多抽時間去看望、請益劉雨虹老師,已經成了我工作之餘的一個習慣。席間,劉老師突然發話:「你和馬宏達(按:南師生前最後一任祕書)等人也應該寫點東西了,就寫你們所認識的南老師。」我雖然已有此想法,但還覺得資料積累不夠,加之公務繁雜和自己的惰性,就有些拖拉。冷不丁被劉老師的話一激,心想:或許劉老師正是看透了我的心思,怕我偷懶。而她又看到網路、書攤上各種版本,關於南師的文章、書籍真假莫辨、以訛傳訛的東西太多,確實需要長期親近南師的人留下些真實客觀的文字、聲音,澄清誤傳,以正視聽。

劉老師以九十五歲的高齡,仍筆耕不輟,並以微博、筆記等形式,繼續整理南師書稿,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汗顏。我想,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,這前言 南師與七都大概就是劉老師對我的棒喝吧。

這些題外話,是我真實的心路歷程,先向大家交代清楚。

查旭東
二○一五年十月三十日

 

 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