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訊息



新書消息《我說參同契》




 

新版說明

        二○○九年的冬季,有一天,下午六點鐘,南師懷瑾先生的餐桌上,出現一位來客,是先生的熟人。當時的我,也是餐桌上的一個食客,另外還有五六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閒話之間,先生突然問這個客人:「我的新書《我說參同契》出版了,你看到沒有?」

        這位客人連忙回答說:「看到了,看到了,大家都說,這本書一出來,老師的地位就確定了。」

        先生聽了他的話,大為不解,不免好奇的問他,「這話是什麼意思?」

        這位客人講了一大篇,大意是說,原先大家看老師的書,總以為老師是一個禪宗大師,是一個佛法方面的高人,現在看到老師這本《參同契》的書,才發現,老師是一個通人,一個深入中華傳統文化的通人,是學問通達各方面的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先生聽完他說的話,只淺淺一笑說:「原來是這樣啊!」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這雙方一來一往的對話,卻使我想起一段往事,與這本書有關的往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記得那是一九八三年的一天,在先生辦公室。聽說下個月要講《參同契》了,我就問,是道家那本《參同契》嗎?

        先生立刻很嚴肅的說:你們都以為《參同契》只是道家的書,其實這是一本包括很多家學術學問的書,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書。

        聽到先生這麼說,大家當然都不說話了,反正大家都不懂,大概大家也少有人看過這本書,至少我沒有看過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十年了,前塵往事記憶猶新,而這本《我說參同契》,也已經出版五年了。在這五年的時光裡,消息最多的是自我修學的行者,他們由本書得益得助,解決不少修持方面個人的問題。因為書中的對治法門,先生講解得十分透澈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些對《易經》卦象不太熟悉的讀者,看不懂的不管,只看先生的講解,收穫也很多,反而對《易經》有了興趣。難怪有高人曾說,儒釋道三家,互通互補,在最高處是一家,所以說,中華傳統文化,博大精深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此書重新校訂出版之際,意外看到杜忠誥老師在書中的眉註、解記、領悟和讚歎,令人感觸極深。讀書如此認真深入,正如儒家所謂慎思、明辨、篤行者,實不多見,特附錄一頁於後。

        參與此次重加校訂工作的,除了古國治、宏忍師、彭敬、牟煉等基本幾人外,杜忠誥老師和邱珍珍小姐也幫忙校對工作,多謝大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要說明的,是古本中的气(炁)字,在本書中,因先生說无火為氣,故气字改為「」,代替古寫的「炁」。

 

劉雨虹記

二○一四年十二月




 

出版說明

這本書是南師懷瑾先生講解《參同契》的記錄,時為一九八三年在台北十方書院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參同契》一書,自來被認係丹經之鼻祖,為超凡成仙的修煉寶典,是澈底轉變肉體生命而成為壽與天齊的神仙。用現在的語言來說,就是真正的生命科學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作者乃東漢時期的魏伯陽真人(約西元一○○年──?),距今已一千八百年了。魏真人出身浙江上虞官宦望族之家,不喜仕途而愛好修道,後入神仙之列,並將修煉經驗寫出這本《參同契》,當時佛法尚未傳入中國。

        清朝初年,有道家北宗龍門派道士朱雲陽,因早年由此書入門,又三山五嶽遍參諸方後修煉有成,再窮十年之功,註釋《參同契》,於康熙八年己酉(一六六九年)刻版印行,書名為《參同契闡幽》。此書一掃千多年來對《參同契》的錯解、邪見與誤導,而正視聽。此次課程所採用的書本,即自由出版社所印的這本書。

        惟讀《參同契》猶如讀天書,即如雲陽真人這本闡幽,亦為三百多年前的古典文章,加以一般人對《易經》、陰陽五行等缺乏研究,欲懂《參同契》太不容易,如無真實修養者解說,實難入其堂奧。其實,連入門都不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參同契》共分三篇,上篇與中篇讀之令人有重複之感;其實不然,上篇為綱要原則,中篇再作深入微細解說,以免曲解而流入旁門別庭。

        南師懷瑾先生,當時選講這門課程,旨在引導學人進入中華重要典籍的初步研討,所講僅上篇及中篇之重點(包括十八、二十、二十一、二十二及二十四章一段),因下篇為總結,學人應可自己研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南師講解後,有行者逐漸發現,在工夫修持過程中,道家的著作如《參同契》一書,解說具體而周詳,且有對治方法。有人甚至說,仔細研讀了南師的講解,才對佛法的修持較為明瞭,尤其對東晉初期傳來佛家修煉禪定的十六特勝法門,才有真切的體會。

        另有人說,略知《參同契》,才了解什麼是正統道家,什麼是邪說亂道,這世界上的誤傳和歪曲修法太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參同契》是在佛法傳入中國之前的著作,之後佛經翻譯常採道家的遣辭用字。朱雲陽真人由習禪而轉道家,故而常以禪法解說。朱氏認為,《參同契》「向來埋藏九地,而今始升九天之上」,乃指《參同契闡幽》一書,令原著轉暗為明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人說,《參同契》不止是丹經道書,而是古哲學,古典文學之作,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最高深承天接地的文化;是一顆明珠,因深奧而埋藏,經朱氏闡幽而出土;更因南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而閃發光芒。

        吾人何其有幸,生為炎黃子孫,有祖先璀燦光輝的文化留傳,豈能不繼續努力以發揚先祖的智慧成果!

        再說這本書的出版,頗為偶然且有趣。緣香港佛教圖書館的親證尼師,發覺南師所講《參同契》錄音帶,保存不易,故而率同圖書館數位同修加以記錄,再由石宏君將文字略加清順。稿子帶至廟港後,歷經我等八個多月整理,將所涉及種種問題,請示南師加以釐清、修訂、補充,務使儘量明白易懂,以便利讀者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參同契》為兩學期的課程,每週一次二小時,共八十講,所講內容涉及廣泛,舉證既多,更有南師親身諸多奇特經歷的人與事。全部整理後八十餘萬字,故分上中下三冊,計劃三個月內出齊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次配合工作,除張振熔查證資料外,更有宏忍師自二○○六年起即搭配相助,晝夜辛勞,因緣特殊,特誌之。

        又,書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。

 

 

 

劉雨虹記

二○○九年一月

返回列表